一、钛矿

        钛:强度高、耐腐蚀性强、高低温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地球上钛资源主要以钛铁矿和金红石两种形式存在,2020年,全球钛铁矿储量为7亿吨,金红石储量为0.46亿吨。

       全球钛铁矿原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南非,四国钛铁矿资源储量占全球储量的77.9%,其中中国钛资源储量占全球储量的29.9%。

       全球金红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塞拉利昂和乌克兰,五国金红石储量占全球储量的96.8%,中国金红石资源相对稀缺。

       我国的钛矿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主要集中在四川(90.40%),钛铁矿占我国钛资源总储量的98%,金红石仅占2%,整体品质较差,目前中国高品质钛矿仍依赖进口。

       国内钛矿主要集中在攀钢矿业、龙蟒矿冶、重钢西昌矿业和安宁股份手中。中国钛精矿产能稳定在450万吨/年左右,四家钛精矿产能合计在270万吨以上,占全国产能60%以上。

二、钛矿种类介绍

全球钛行业的产业链可以简单地分为两条:一是化工产业链:钛矿→钛白粉;

二是有色金属产业链:钛矿→海绵钛→钛合金、钛材。

其中钛白粉占全球钛精矿消费的90%,海绵钛约占4%。

三、上下游关系

四、海绵钛

       海绵钛:钛材、钛粉及其他钛构件的核心原料(海绵钛占钛材生产成本的80%以上),广泛应用于化工、航天、军工、电力等领域。

       目前我国海绵钛产能已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海绵钛产能约34.1万吨,中国、日本、俄罗斯分别拥有15.80/6.88/4.65万吨产能,占比分别为46.3%/20.2%/13.6%,合计80.1%。

       虽然产能第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海绵钛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四川、辽宁、贵州、河南等,2020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共有6家(攀钢钛业、朝阳金达、双瑞万基、新疆湘晟、朝阳百盛和贵州遵钛),CR6为78.38%,攀钢钛业产量最大,达到2.28万吨。

2020年,国内海绵钛的产能达到15.8万吨,同比增长35%(国内大型海绵钛生产企业看好后市需求增长,不断兼并、重组和扩产)。

2020年中国共生产海绵钛11万吨,比2019年增长了29.4%。

2020年中国海绵钛产能利用率为70%,较2019年稍有回落,仍处于较低水平。

五、钛材

       钛材加工难度较高,包括多个环节,涉足材料、装备、工艺控制等多个因素,具有较高技术、资金、装备等壁垒。

      中国钛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电力等领域,其中化工占比最大。

      中国钛行业市场长期存在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趋同化等问题,2020年我国钛行业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已由过去的中低端化工、冶金和制盐等行业需求,正快速转向中高端的军工、高端化工(PTA装备)和海洋工程等行业发展,行业利润由中低端领域正逐步快速向以军工为主要需求的高端领域转移。

2018-2020年,中国航空航天领域钛材销量增速分别为15%、22%和37%,高于钛材总体增速,引领钛材消费强势增长。